一、南风猛烈带来饱和潮湿,广东陷入回南桑拿模式
6月2日前后,广东多地再度进入湿热交织的极端体感模式。从气象监测来看,广州白天气温高达32℃,而相对湿度达到75%,空气中湿气几乎处于饱和状态,普通人一走出门,就会被湿热包围,连呼吸都觉得带着热度。尤其是珠海等沿海城市,露点温度超过26℃,已达到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湿度标准,体感极为粘腻潮闷,犹如被裹进了热水蒸汽锅里。
这种潮湿感不仅让人不适,还带来了返潮现象。一些住户家中地板、墙壁开始出现轻微凝露,类似春季回南天的现象再次出现,令人不禁怀疑季节是否倒流。这其实就是南方强劲的暖湿气流在作祟。由于低层盛行偏南风,南海水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广东上空,强烈抬升加上地表高温,导致空气湿度不断堆叠,最终出现接近饱和级的潮湿状态。
珠三角一带由于地势低平、靠近海洋,在暖湿气流活跃时尤其容易成为湿热重灾区。城市建筑群密集,更加重了热岛效应,使得城市中心区域仿佛罩上一层巨大的蒸笼。这种回南桑拿式的天气状态并非单纯的不适感,它也意味着大气非常不稳定,为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埋下了隐患。
二、暴雨虽有可能,但特大暴雨范围暂有限制
如此极端的潮湿和热量累积,自然让人担心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大范围的暴雨甚至特大暴雨。从目前的天气系统演变来看,广东及周边地区的确在6月2日至3日间具备局地强对流爆发的条件。不排除部分地区将出现短时强降水、雷暴大风,甚至可能伴随冰雹等强对流现象。
以暖湿气流当前的强度来看,其携带的水汽总量非常可观。一旦和地形抬升或高空槽共同作用,就容易引爆局地暴雨。从实际监测与模式分析判断,珠三角、粤北山地、粤东部分地段都属于潜在的强降水高发区域。然而需要指出的是,这种暴雨多为点状爆发、覆盖范围有限,很难形成连片的大范围特大暴雨。
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,就是副热带高压即将出现北抬动作。副高是控制我国夏季天气系统的老大哥,其位置变化直接影响雨带的走向。当前,副高还处于缓慢调整阶段,尚未彻底摆脱南海和华南沿海的控制。但根据中期预报模型显示,大约在6月5日至6月7日前后,副高将逐步北抬,逐渐影响长江流域一线。
随着副高北抬,暖湿气流与副高外围东风的交汇区域也会随之向北移动,从而使华南一带的强降水带呈现逐步削弱、北抬的趋势。因此,广东虽不排除出现局地大暴雨甚至短暂性特大暴雨,但整体降水过程较为离散,大范围、连片强降水事件的概率较小。
三、雨带北抬至江淮一线,南方防汛重心将转移
从6月7日至9日,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中心将逐步向我国东部内陆推进,使得我国的主雨带进入明显的北抬期。中央气象台的中期预报显示,江汉、江淮、江南、华南北部以及贵州、云南、四川南部等地,将在这一时段迎来较为明显的降雨过程。其中,江淮、江南北部和东部一些地区的降雨强度值得关注。部分地区可能迎来暴雨,甚至出现局地性大暴雨。尤其是在高空槽东移和低空急流叠加的背景下,强对流活动将增强,短时强降水、雷暴大风等强天气将成为主要风险因素。届时,防汛工作重心将逐步从华南转向长江中下游流域。
对广东而言,随着主雨带北抬,本地降水强度和范围将呈现阶段性减弱趋势,但仍不能掉以轻心。因为在暖湿环境仍未完全消退之前,广东的局地热对流活动仍可能在午后或傍晚时段爆发,形成局部雷暴雨+强风的不稳定天气。此外,高湿环境仍将持续,城市积水、内涝等次生灾害在强降水过程中也不可忽视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随着雨带的北移,整个南方地区的梅雨序幕或将逐步拉开。气象资料显示,江南和江淮流域在6月中上旬进入梅雨期的概率大增,一旦副高进一步北抬稳定下来,将有可能造成持续降雨乃至梅雨集中期的汛情隐患。此时,需要持续关注天气预警和灾害风险信息,做到早准备、早预防。
标题:大范围饱和潮湿袭广东,回南桑拿要特大暴雨吗?分析:即将北抬
地址:http://www.hmhjcl.com/reshuiqi/532778.html